住宅設計

【住宅案例】知性優雅女主人的工作室 by aaaid yann

欲容下音樂、 服裝與各類的藝術形式,機能上屬於工作室空間,除了有創作與課程可能在這裡發生,還有招待客人與住宿過夜的需求。

挑戰便是將這個舊公寓改造成為一個多彈性變化運用的空間。

刷舊的磚牆做為整個空間主題牆,搭配才華洋溢的女主人在空間的各式活動,一個較有趣的視覺變化。牆面與可做移動的電視牆,除了部分樂器可展示於牆面,牆面到電視中間還有收納的空間。

所有家具幾乎都有設置滾輪,讓空間隨時彈性調整變化。

空間用途清楚定義,只需在有不同需求變化的時候,做簡單移動調整,是現代有限的都會空間能做到的彈性設計。

植物的點綴綠化總能為空間加分,從室內到室外。而公寓位於較小的巷弄間,低樓層的露台隱私性有限,露台上運用成排比人還高的扁柏樹佈置,有遮蔽功能,不僅美觀、引入自然光又兼顧隱私。

一個都會區巷弄中優雅、簡單的創作者工作室,在有品味的女主人進駐後,透過各類藝術作品與設備陳列也點亮了這個公寓空間。

AAAID 住宅設計案例

住家工作室

  • 面積| 24坪

  • 格局| 2房 1 廳 2衛

  • 屋況| 老屋翻新

WORK FROM HOME 後疫情時代居家工作的空間設計巧思 by aaaid yann

這兩年的疫情多少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,除了開啟許多線上工作的模式,也有遠端接案的工作型態,在家辦公的「WFH」風潮興起,讓工作與生活空間模糊了界線。近年來不少人開始在裝潢家中空間時,會去思考到需要為在家工作的場景做一些準備,兼具住的舒適感加上可辦公的空間,成為住宅設計的方向。

這裡從歷年來的設計案例整理出規劃住辦合一的3個原則,讓工作與生活空間融合,不僅可以舒適自在也能享有個人風格。

1. 空間保持彈性與多功能

2. 運用材質牆面展現風格,其他盡可能簡約留白

3. 劃分界線的儀式感

Photo by Andrew Neel on Unsplash

  • 空間保持彈性與多功能

住宅設計規劃時經常伴隨著一家人的對未來的展望與計劃,有時計畫趕不上變化,抑或是有當下的需求跟多年後可能性的變化,其實都可以被設想進去。在一開始做設計時有預設的保持彈性與多功能設定,讓空間在不同階段可以輕鬆的被有效使用。

家中有工作室與攝影空間需求的屋主,因為工作型態關係,偶爾會作為攝影棚的使用,但因為住宅空間有限,未來也可能有新生兒房間的需求。於是在初階段先預設一個彈性房間作為適合攝影與工作,未來生活型態有所調整時也可彈性改造。

  • 運用材質牆面展現風格,其他盡可能簡約留白

盡可能的留白讓創作與活動在空間中展開,只需簡單運用特色的材質牆面,空間每個地點都可以成為背景,簡單牆面材質變化也可以塑造特色風格。

過去經手案例曾為兩個時尚相關產業的女主人打造居家工作環境,運用了不同材質風格的牆面,一個是有大理石牆的高質感,另一個則是水泥牆面手作藝術感,輕易就讓整體主調性區分出來,而盡量留白的空間,讓工作都有攝影需求的時尚產業工作者,各有詮釋自我風格的可能。

  • 劃分界線的儀式感

同時作為辦公與居家的空間,難免讓生活跟工作界線變得模糊,若較長時間需要居家工作便會有其需面臨的問題。讓工作時段被正視而區分出來,也有賴於空間來做界線劃分。

因為現代人對家庭生活與工作平衡的期望,進而有將工作場域置於住所的規劃需求,公私領域的緩衝拿捏便是一個重點,如何讓進入工作場域有其儀式感,避免模糊生活與工作的界線,同時兼顧到使用者的心理界限,或許在動線上做一點巧思就可以實現。

掌握了這些原則,居家工作保有其質感與樂趣,也助於維持工作高效率,大家不妨參考看看。

新竹張宅/小坪數的藝廊開闊感 美學觀點與機能的融合 by aaaid yann

女主人為時尚部落客,對於美,有所講究與堅持。男主人從事科技業,注重機能與實用性。在小坪數與掌握預算的前提下,呈現美學觀點也兼具實用性,看似簡約的空間,有著態度還有溫度。融合美感與機能,實現構想中兩人的居家畫面,是我們這次的設計重點。

量體,空間轉折的戲劇性

在預算考量下,於是決定不動格局,採用輕裝修,以量體轉折與顏色區分空間,玄關是由外界進入家中的轉換空間,終結一天的繁忙,在鞋櫃區卸下一身裝備,讓雙腳踩踏到地板,由較低的玄關處進入主要生活場景,儀式感構築日常,充滿期待的戲劇張力。走廊銜接玄關,以天花板的高低差呈現,穿衣鏡讓視線延伸,而走廊與客廳剛好是兩個L型互相緊扣。

「啊~終於回到家了,真好」

 
IMG_5199.jpg
 
FXII3918.jpg

是家,也是雜誌場景

整體主色調為灰黑色,採用水泥質感的樂土牆面,為水庫淤泥的環保材質,牆面並非均一色調,留下工匠深淺不一的手作痕跡,自然有機,家具選用白色以及原木色系,是家該有的溫度。

留白牆面等待著屋主的選畫,藝廊般展示著生活美學態度。

每個角度,是雜誌場景,也是生活的場所。

FXII3857.jpg
FXII3810.jpg

小坪數的,兩人到一家人

收納對小坪數住家很重要,維持簡潔的居家風景,空間的神祕黑色量體,替精心挑選的家電與生活道具設定了最佳放置之處。

IMG_5062.jpg

坪數較小的三個房間,各有用途。書房採用推門方式,往不同方向開合,呈現不同端景,父母來訪時可做客房,靈活運用。

目前做為攝影棚使用的工作室也是預留的嬰兒房。

 
IMG_5137.jpg
 

主臥室的格柵屏風遮蔽視線,作為與衛浴的區隔,懸浮設計與透光性不造成壓迫感,兼具吊掛衣物的實用性。

IMG_5110.jpg
 
IMG_5159.jpg
 

這是一個家的起始點,以空間承載,兩人對於未來的期待。

 
FXII3990.jpg
 

以有趣的方式解決問題,小坪數空間得以展現藝廊般的開闊,美感與生活機能,不須互相遷就取捨,是居場所,也是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地。


AAAID 住宅空間設計作品

新竹張宅

面積 / 26坪

格局 / 3房 1 聽 2 衛

屋況 / 新成屋

完工年份 / 2018

【南投三代宅】Transition 轉/於對話中 形塑眾人的理想住宅(下) by aaaid yann

 

三代同堂是對幸褔的憧憬?還是世代間的相互遷就?

我們想要的,只是一間美觀、符合現代潮流的住宅?還是讓家中每位成員都能感到安心舒適,有自己一方天地、也能跨世代溝通情感的永續居所。 

平面圖,乍看是一個個空間的組成,而空間影響著行為與關係。在平面配置的討論過程中,忠實地呈現了家庭關係,為了考量彼此所設計的空間以及動線,蘊含著愛與關懷,寄存其中的還有家族的記憶。

一樓 家族的共有空間

20190614+%E5%B9%B3%E9%9D%A2%E5%9C%96JPG+%E7%B4%94%E5%BA%95%E5%9C%96_190614_0001.jpg

爺爺奶奶的生活重心放在建物前端,一樓入口面對大馬路,在進門前就已經考量坡道、寬度,為將來預留無障礙進出的通道,直達內部電梯的順暢動線,都是為體貼年歲漸長的爺爺奶奶而設計。

以拉門區隔客廳,讓有抽菸習慣的爺爺不用經過一番折騰出門,每個人的需求都被尊重。除此之外,客廳隔門旁的空間,可以是親友聚會的麻將間,也隨時可以打開成為整個家族聚會、祭祖時的交流空間。

後棟面對稻田,是讓爸媽與孩子們自在進出的入口,直接通到階梯,將廚房視為 第二起居室,照樣可以聚會、聊天、看電視,一個屋簷下的兩個家庭,在建物中心點交會,一層分兩邊的複合空間,有各自的領域,也隨時可以交會,與家人一起的親密時光。廚房是媽媽的主舞台,管理飲食與全家健康的中心,與孩子們互動,從餐廳延伸出去的小庭院,有部分雨遮,拉門一打開,就是烤肉派對的最佳場所。

二樓 私領域的平衡關係

20190614+%E5%B9%B3%E9%9D%A2%E5%9C%96JPG+%E7%B4%94%E5%BA%95%E5%9C%96_190614_0002.jpg

二樓為爺爺奶奶與爸媽的主臥室,這是考慮日漸年長的老人家需要被關注,假使有任何狀況發生,爸媽可以及時就近照顧,空間影響著行為與關係,共居的核心思想就是,各自保有獨立空間 保持互相關注。 

在動線規劃上,從一樓搭電梯可以直接連接到爺爺奶奶房間的廁所,這是為了將來無障礙的考量。位於前端的爺爺奶奶房間,有著可以擺放植栽的外推陽台,爺爺在自己的房間,也可以自在抽菸,房間附屬空間的起居室,也是奶奶化妝的私人空間,將來有看護陪伴時,也擺得下床鋪。 

來到後端的爸媽房間,更衣室與房間內的電視同時滿足爸爸與媽媽的希望。安靜閱讀或是觀看運動賽事,爸爸放鬆的私人領域。同樣有著可以隨著需求變動的空間,目前是媽媽做瑜珈的臥鋪,

三樓 孩子們的成長記憶

20190614+%E5%B9%B3%E9%9D%A2%E5%9C%96JPG+%E7%B4%94%E5%BA%95%E5%9C%96_190614_0003.jpg

三樓的兩側巧妙的配置房間,中間為挑高的公共區域,頂樓天光灑落,作為喜愛運動的孩子們的娛樂場域,攀岩或是一起遊戲,無論晴雨,兄弟三人共同成長的回憶,最為珍貴,也為將來預留更多想像的空間。

四樓 緩衝空間的未來可能

20190614+%E5%B9%B3%E9%9D%A2%E5%9C%96JPG+%E7%B4%94%E5%BA%95%E5%9C%96_190614_0004.jpg

緩衝空間是與這家人溝通時,設計師貼心的設想。

佛堂設置於建物前端,最高、採光最好的四樓,旁邊的洗衣間,設備齊全,是特地為媽媽準備的工作間。中島,讓洗衣、摺衣、燙衣更加方便與舒適,緊鄰晒衣場,流暢的動線讓每日繁重的工作變得稍微輕鬆,陽光燦爛的日子,在頂樓曬著衣服,心情大好,也是家人晚上賞月看星星的秘密地點。

跨世代共居住宅,設計者明白每一張平面圖裡都乘載著家族的愛與關懷,如何將每位成員的需求融合在設計圖中,不停轉換思維,提供專業的建議,透過真誠的對話,形塑理想共居空間,延續家族記憶與故事。